今天是:
枞阳在线网站访谈我校2009年县文、理科高考状元
编辑日期:2009-6-26  作者:单位管理员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枞阳县高考文科状元朱永伟

 

  语文112分、数学138分、英语137分、文综213分,总分600分,在谈起自己的高考成绩时,浮山中学的朱永伟说,尽管高考成绩和自己估计的差不多,但绝对没想到会成为今年枞阳的文科状元。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朱永伟上初中时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他的梦想。为实现梦想,朱永伟勤奋好学,诚恳踏实,中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浮山中学。

  “凡事都要有一个奋斗目标,只有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即使有困难也是快乐的。”朱永伟就是以这种心态面对未来。因此,面对困难他也总是能从容面对。班主任张慕查说,“他是一个十分自信的学生,心态很好,无论考分如何,他都能坦然面对。他平时常跟老师交流学习感受,也善于总结学习经验。”谈到学习,朱永伟很有自己的见解:“除了良师的灯塔作用外,个人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文综科目必须要多记忆,当然不是死记硬背,而要清晰明白,融会贯通,大局在握,成竹在胸。抬眼望去,看见的不是凌乱的知识,而是有机的体系。至于数学,也是要靠记忆的。也许你听了这话觉得奇怪,但请回想一下,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题:以前会做,但现在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这就是遗忘。要克服这种困难,就要多背多记,当然要从每一题中总结一两个妙招,反复记忆,克服遗忘,而且要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长足进步。”

  谈到在浮中的生活,这位状元不无感慨地说:“作为成绩出众的安徽省名校,浮中的管理是严格的,浮中的生活是紧张的,学习是艰苦的,但这一切却都井井有条,也十分充实。浮中创造了一切条件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浮中的严格锻炼了我的意志,发掘了我的潜力,为我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只是一个机会,也是对自己一个阶段学习的检验。”朱永伟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高考虽然结束了,但人生中新的理想与目标还在继续。”

 

枞阳县高考理科状元刘金林

 

  眼前这位戴眼镜、身材略显瘦弱的男孩就是刘金林,今年,他以684分的考分成为了枞阳县高考理科状元。6月25日,面对笔者的来访,这位来自该县横埠镇少丰村的农家子弟态度谦和、言语机智,谈起今年的高考,他显得异常的平静。

  “如果没有去年高考的失利,现在的我可能还是一个浮躁的人。”刘金林坦率地称,“去年失利是个意外,今年的理科状元也同样是个意外。”

  去年,刘金林一直是班上前三名的学生,原本有希望考出好成绩,可由于考前心态调整不当,他去年只考了557分。大受打击的刘金林连志愿都没有填报,几经思虑后他毅然决定复读一年。

  “不能因为一次的失利而降低我的人生目标。”挫折后的刘金林并没有灰心丧气,踏进了母校浮山中学复读。

  确定每周的学习方向,订好每天的学习计划,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刘金林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大量的练习题,并要求自己按规定时间完成。他认为,高中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基础,高考亦如此,基本功练扎实了,应对什么样的考试底气都足。

  他吸取去年高考失利的教训,努力调整心态,注重劳逸结合。“不做学习上的书呆子,不当生活中的低能儿。”学习累了,就在校园打打篮球或走一走,清醒清醒头脑;习题做乏了,就和同学听听歌、聊聊天,放松放松心情。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了高考结束。

  “高考只代表一场战役的结束,进入大学后,还有更大更广的战场。”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刘金林称自己不会懈怠,即使遇到了再大的挫折也不会焦燥。他相信,人不可能一生都一帆风顺,只有在挫折中得到的经验值,才是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