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点评2010年高考安徽文理科数学试卷
编辑日期:2010-8-29  作者:SysAdmin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期盼以久的2010年高考已尘埃落定,笔者想就安徽卷文理科试题内容,并比较《考试说明》的解释,略谈一下个人管窥之见:
       综述 
今年高考安徽文理科数学试卷注重对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的测查,突出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实把数学建模、数学探究和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试题中。试卷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是稳为核心,稳中有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能力立意、锐意创新。
一、文科分述 
1、试题特点
1、秉承高考试卷的稳定性,避开各地模拟题中艰深晦涩的考点,例如未涉及线性相关、含参问题、空间角等较难知识点。
2、坚持走“以重点为重点”,“以基础为基础”的路线,后面的六道大题仍然建立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椭圆方程,直线方程,常规统计工具的运用,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体积、表面积,函数单调区间和极值,数列定义、错位相减法求和的常规知识点上,给考生“亲切感”,缓释高考中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水平。
3、三大题型仍现波折递阶提升难度,考查考生做题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多关设卡”、“棉里藏针”检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并进一步拉开区分度,而且还照顾基础薄弱考生,譬如文科解析几何试题与立体几何试题比去年稍易,其他试题难度基本持平,因此这套试卷体现较高的信度。
4、考点安排主次得当,坚持以小型综合题体现试题的效度,基本涵盖《考试说明》中规定的75%的考点。
2、改革趋势:
对比近三年安徽高考数学卷内容,尤以2009年第一次新课程改革下安徽独立命题的09卷为比照,窃以为:
1、进一步降低概率考点难度,而以生活运用密切相关的统计知识(第18题)为替代,并且在填空题第14题附加上抽样、估计的运用,强调数学的学习关注“知识的运用”。
2、降低向量内容的拥挤,倡导学习向量知识的常规方法,例如仅仅在第3题中考查向量的模、垂直、平行、数量积的“份内”基本概念和基础计算,在第16题(计算题第一题)中也只是作简单工具性运用,试卷的14题是小题中的把关试题。
3、进一步明确降低解析几何知识点考查的强度,利用简单的直线方程、椭圆方程的考查,体现通性通法的价值观,引导常规教学“抓基础摒尖端”。
4、压轴题压得有深度和宽度,而且浅入深出,也体现了试卷的高度,有利选拨人才。
关于这套文科试卷,个人不成熟看法陈列如下,仅供同仁参考:
1、线性规划试题显得单薄,一改安徽近六年来精彩纷呈的线性规划考查形式。
2、填空题的5道小题的跨越性不大,所指包括5道题间方向分布和小题内综合性,均不够力度。尤其第15题,即最后一道填空题没有把好关 不等式内容单薄,没有给选择、填空的小题压个轴。考生普片反应“前面太简单”。
3、最后的把关题第21题,可以适当增设更简单问题置于第一问前,进一步拉升试题的效度,缓和数列题的压力,有助于分离出数列知识掌握一般的考生。
4、个人认为今年文科数学比去年稍易,估计平均分上升4分左右。
二、理科分述
1、试题特点
1、命题坚持稳中求变。题型结构不变,但在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理科(19)的第三问设问“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是“不存在”,多少出乎考生的意料之外,即使考生顺利解答此题,也会不太相信,仔细检查会消耗一些时间;
2、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命题着重检测知识迁移能力,检测理性思维的深度、广度与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3、试题源于教材,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有所创新,同时兼顾不同版本教材。
4、求稳的同时注重创新。今年开始命制“可以控制范围”的开放性试题,尝试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理科(21)“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等。
5、注意文理科的难度系数区分。与09年相比,今年数学理科卷选择题、填空题稍易;理科(20)是一道常规试题,但准确书写不易,特别是充要性的复习不到位;理科(21)如果采用列举法将24种排列全部列出,需要时间和耐心,稍有不慎,失误在所难免。整体看,今年理科试卷比2009年难,估计理科平均分比2009年下降5分左右。
2、改革趋势:
1、提高新情景、新题型的处理能力。
2、注意数学建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提高阅读和数学阅读能力。
4、注重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如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正确的自我定位、良好的考试心理、考试技巧和刻苦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等。
5、坚持常规的行之有效的集训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注重效率,减负增效,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消耗;在学生活动后讲评等。
6、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7、重视能力培养。如计算能力(尽管高考提倡多考点想,少考点算,但绝不是不要算,数学不少题目都离不开算,包括推理证明题在内;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机、计算器的普及,学生作业量的减少,学生的运算能力一般比过去差,往往在高考解题中出现会而不对的现象,引起失分.学生运算能力的强弱,在高考中是很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学生在解答计算和证明题时,往往对证明题感到更加困难,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题目,不易找到突破口,教学中应加强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训练,同时,数学表达能力和证题的格式以及规范都应注意训练)    
三、考题与课本的内涵及延伸
1、紧扣课本凸显理念导向
试卷仍然以核心知识(向量、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函数、导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和思想方法为主干,部分试题是以课本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改编、组合、延伸和拓展而得到的。如理科的9、17、18、19题等,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影子。
课本是知识的重要载体,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和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对考生是大有帮助的,如理科的15题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立意新颖,设问清楚,不落俗套。
教材中例题和习题,要进一步进行归纳、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进行总结、提炼,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充分发挥教材的多种效应,从而也可让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中解脱出来。
2、突出应用倡导实践创新
由于探究与发现、实践与创新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安徽卷在此有所创新。
理科的20题以数列为背景,对一道常规的数列试题进行深度挖掘,从理性思维的高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对考生能力素质要求较高,是区分较高水平考生的试题;21题是一道真正的把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融为一体的杰作,该题在计算分布列时需要计数,但是,这里需要的是对计数过程的合理思维,不需要排列组合的计数公式和计数技巧,学生只要采用树图或列表将二十四种排列既无遗漏又不重复地逐一列出即可,突出了对思维过程与科学方法的考查。
文科的18题要求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进行统计,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体会,并要求对结果进行理解性的说明,使得试题更具开放性。
文科小题中的14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房改新政所引发的人们对多房现象的关注为背景,对体现数学知识学习中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体现命题人的独具匠心。
3、难度适中考量耐力毅力
理科试卷1~14题,只要具备中等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解决,较好的考查学生的基础水平,其中6、8、12、14是学生容易丢分的试题,能够对中等及中等以下程度的学生起到较好的区分作用,15题是小题中的把关题,能够区分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
理科解答题的16~19题,分层设问,入手容易,解法多样,能够对中等和中上等水平的学生起到区分作用。 20题和21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对优秀的学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21题,文字及有关数据有一定的容量,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耐力、毅力与数据处理能力,作为最后一题,对理科试卷具有较高区分度作出了贡献。
4、注重基础与技能避免特殊技巧
文(理)两套试卷注重对数学“三基”的考查,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进行重点考查,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和选修内容也进行了系统的考查。试题立足基础、注重思维,突出主干,强调通性通法,避免特殊技巧。
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小题难度降低,方法常规,如选择题的1~10题和填空题的11~14题都可用常规方法去解决,使学生有较好的心态去解答后面的大题。
解答题大多设置多问,如理科的18、19、21都设置了三问,形成了入口宽、主干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大多数题目解法灵活多变,无偏题、怪题,没有非用特殊技巧作答不可的试题。
四、文理科体现差异与特色
今年的文理试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文科与理科卷相比,文科难度明显低于理科,两份试卷在整体难度、分值分布、试题的位置和设问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文、理卷满足不同需要,适当体现差异。如文科选择题、填空题的起始题的难度低于理科,部分理科试题简化问题设置作为文科试题,总体来说试题难度略低于理科试题,充分体现了文理的区别。
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文、理科考生的不同要求和考生实际水平,对中学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理科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更加符合理科学生对数学素质的要求,而文科难度比去年略有降低,如大题中的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都比去年简单一些,这样设置适合我省文科考生的实际情况。
以上是个人集汇各家之拙见,敬请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安徽省浮山中学   吴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