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浮中大事记(1924.8——1949.9)
编辑日期:2014-8-22  作者:单位管理员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中华民国

民国13年(1924

夏,房秩五辞去芜湖道尹后,住浮山寺中,旧友光明甫、李光炯、周伯梅、孙闻园、史蕴璞、周新民、朱蕴山、吴正卿先后来山聚会,房公动议浮山兴学之事,诸公极力同情和支持,并愿做创校发起人。

824,房秩五邀请发起人和浮山周围的寿龙山保、石山保、柳子寺保、白湖保有关人士在浮山华严寺召开会议,建立筹建班子,商讨办学事宜。会上决定先办小学,后办中学;小学经费由四保分筹,中学经费由房秩五向外界劝募。

是年,房秩五募得捐款6000余元,逐步建成四合院校舍,开办了图书馆。

民国14年(1925

1月,浮山小学开始招生,聘房堃甫为校长,校名定为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

2月,小学开始正式上课。是时有高小1个班,国民一、二年级1个班,学生共41人,教员为3人。

是年,房秩五聘请郑举之(曰仁)为国文教员,张良培(亮侯)为历史教员。

是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浮山小学师生集会,声援上海工人,反对日本。

民国15年(1926

夏,房秩五在京、津、沪、宁等地,募得13000余元,浮山第一座大楼工程开工。

民国16年(1927

46月,蒋汪合流,屠杀共产党人,上海、安庆等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转移到浮山小学避难,其中有房师亮、周新民、朱蕴山、光明甫等。

812月,中共安徽省第一届临时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长(后任怀宁县临委书记)王步文(化名朱华),在浮山小学隐居,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秋,浮山小学第一届高小学生29人毕业;部分学生于翌年春升入学校初中就读。

是年,在房秩五、房师亮父子的安排下,孙炳文烈士夫人任锐及其4个子女到浮山避难,隐居虎爪庄。

是年,浮中首座大楼竣工,楼为西式洋房,共两层,22间。先后购置图书万余册,藏于楼中。

是年,浮中聘请胡竺冰(铸侬)为国文教员,房师亮为总务主任兼公民(政治)教员。

是年,中共安徽省临委书记柯庆施因敌人追捕,在一个雨天深夜被人送至房秩五家,在房的掩护下,暂住数日,后往六安,临走时房家送其路费20块银元。

民国17年(1928

1月,开办初级中学。成立校董会,公推房秩五为董事长,李光炯、光明甫、史恕卿、朱蕴山、周新民、孙闻园为董事。聘荣艺仁、霍守华(广西人,巨商)为名誉董事。聘请朱伯健为校长,兼教导主任。

2月,初中部开学上课。是时,浮山小学易名为“安徽省浮山公学”,中共地下党党员吴克正应聘为学校体育教员,任锐为图书管理员兼小学部常识课教员。

3月,浮中秘密建立了中共党小组,属桐城直属支部领导。

春夏之交,中共浮山中学支部在浮山金谷岩洞中秘密成立,吴克正当选为首任支部书记。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共桐城直属支部负责人章逐明和陈雪吾。

6月,浮山公学呈报省政府立案。

8月,中共浮中支部不断发展壮大,计有党员14人,其中学生8人、教师3人、农民3人。

11月,中共桐城区委成立,浮中师长吴克正、郑曰仁、周新民为委员。

冬,王步文、章逐明、陈雪吾在浮山张公岩主办短期农民运动讲习班,郑曰仁、胡芳远、陈石奇等参加听讲。会后,郑曰仁编写剧本《农民泪》,由陈石奇、王靖疆、查世雄等10余名学生演出,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引导农民参加革命斗争。

是年下学期,朱伯健辞去校长,孙闻园继任;黄士元(黄镇)应聘来校任美术教员。

是年,浮山公学开办农民夜校,地下党团员任夜校教员,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开展农运工作。胡芳远组织农民200余人在鲍庄召开群众斗争地主劣绅胡健周大会,郑曰仁率革命学生参加会议,支持胡芳远,使这次斗争大会得到胜利。

是年,房秩五为便于管理学校,在学校的东北抱龙峰下建造了“双瞻阁”。

是年,浮中初中2班,高小2班,初小复式1班,教员7人。

民国18年(1929

元月5日,浮中共青团员陈石奇在郑曰仁的指导下领导闹学潮,胡芳远组织人员配合,结果赶走了妨碍进步学生革命活动的“改组派”校长,学校被迫提前放寒假。事后,学校当局开除了陈石奇等6名学生。

是月,应郑曰仁之请,房秩五同意让周新民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春,胡竺冰受中共安徽省临委指派,离开浮中赴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3月,中共桐城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浮中校友陈雪吾任组织部长,教员吴克正为县委委员。

是月,上级通知浮中,改“公民”课为“党义”课,以加强三民主义教育。

4月,学校组织“浮山公学旅行团”,师生徒步到达枞阳镇,登上白鹤峰,翌日傍晚返校。时美术教员黄士元(即黄镇)负责“写生队”指导工作。

夏初,中共浮中党支部第二任书记郑曰仁在金谷岩主持召开党团员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20余人。会上,中共中央巡视员王步文作了形势报告。

5月,房师亮携妻鲍训经离开浮中赴德学医。

6月前后,共青团浮中支部书记杨芝学,在浮山仙人桥召开团员、进步青年会议,出席人员有二三十人。

8月,中共桐城临委改为桐城县委,陈雪吾任县委负责人,吴克正为委员。是月由于学生内部有人变节,带领国民党特务,持枪入房秩五居室,指名搜人,形势危急,任锐一家不得不离开学校去上海,寻找地下党组织,直至1938年辗转到达延安。

10月,成立中共浮中区委,下辖了3个支部,党员22人。是时,浮中学生自治会有会员80人。

1213,房秩五因地方势力所迫,雪夜离开双瞻阁,逃往芜湖避难。

冬,郑曰仁因叛徒出卖,避居上海。

年底,学校当局无理开除学生杨勤植,吴克正即以地下党团员为骨干,掀起学潮,迫使学校当局收回成命。

是年,学校开始配设训育主任。

是年,学校党团组织,发动驱逐改组派教员的斗争,取得了局部胜利,参加斗争人数有120余人。

是年,小学部有2个班,学生31人;初中部有3个班,学生105人;中学教员有8人。

民国19年(1930

正月,初三学生吴大章(后改名吴海若,时任共青团桐城城关区委书记),在校友、中共桐城县委军事委员陈雪吾的领导下,参加了抢夺孔城商团吴鸣录部步枪18支、子弹1箱、大刀2把的战斗。

2月,省教育厅训令,改校名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学”。是月校董事会聘黄仿石为校长。

5月,陈雪吾辞去中共桐城县委书记,专抓武装斗争,吴克正接任书记,直至牺牲前。

51,吴大章参加孔城工农学生游行大示威,登台演讲时被敌人抓获,后为亲友保释。

5月初,陈雪吾、吴克正出席了安庆中心县委在会宫学堂石召开的8县领导人会议,会后,积极准备武装暴动。

614(阴历五月十八日),根据桐城县委决定,学生王靖疆、周振超与浮山公学农民夜校学员张孟卿(均是中共地下党员)组织浮山学生、工友40余人,参加了抢夺庐江民团枪枝的暴动,战斗中王靖疆牺牲,张孟卿被捕后遭敌杀害。吴大章被捕后,因族人吴子冶在民团团长张栋材家教书,其出面作保,得以获释。暴动后,吴大章转入桐城中学读书。

71,吴大章任共青团桐城县委书记。

7月初,体育教员吴克正同校友陈雪吾等在桐城、庐江、舒城三县交界的欧家岭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陈为团长兼政委,吴为副政委。826,吴克正下山至安庆刺探敌情归来,在桐城鲁谼山草鞋店附近偷越敌军封锁线时,不幸中弹牺牲,敌人割其头颅,悬于县城示众。

秋,浮中共青团员黄桂元发动并领导了反对校长黄仿石的学潮,坚持3个月。校长邀集一群打手,并勾引军队来校镇压,结果学潮以失败告终,黄被开除,其兄黄士元(黄镇)被迫离校赴江西宁都,参加了暴动。

腊底,房秩五返回浮山,住了一年余。

是年,浮中第一届初中学生12人毕业。

民国20年(1931

4月,党内出了叛徒,中共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共青团安庆中心县委书记、浮中校友吴大章等先后被捕,王步文遭敌杀害,吴大章于1934年出狱。

是年,浮中第二届初中学生17人毕业。

民国21年(1932

年初,浮中校董会聘姚慎思为校长。

夏,浮中学生王达勇、陈乃扣(后改名陈雪江),领导学生掀起学潮,反对反动的训育主任谷中龙。结果,校方勾结军警来校镇压,平息学潮,开除了王达勇和陈乃扣的学籍。

7月,省委决定桐城、庐江县委合并,成立桐庐县委,书记陈雪吾,郑曰仁为委员兼秘书,机关设在庐江盔头畈小学。

8月,桐庐县委机关迁至浮山会圣岩裁缝吴富之家,交通站设在浮山中学,交通员由浮中职员王玉成(贵池人)担任。

12月初,叛徒甘舍棠、张介良带领武装特务到浮中抓走了二三十人,王玉成也在其内;当时敌人还开枪打伤了两名教师。是时县委机关和浮中地下党组织遭严重破坏,郑曰仁离开浮山转至上海;陈雪吾、疏冠中转至江南。翌年27日陈雪吾在家被捕,317在桐城紫来桥下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房秩五闻讯后写诗吊唁,《浮渡山房诗存》中有载。

民国22年(1933

6月,浮中初三学生赴桐城参加毕业会考,省教育厅派员主持。

是年,由于白色恐怖,浮中地下党活动完全停止。

民国23年(1934

6月,浮中初中毕业班赴桐城中学会考,省教育厅派员主持。

是年,浮中校董会聘张屏臣(家翰)任校长。

民国24年(1935

2月,浮中校董会聘周捷飞任校长。

6月,浮中初中毕业班赴桐城中学会考,省教育厅派员主持,

是年,浮中经费困难,教职员工一律减薪。

是年,浮中董事长为光明甫,校董会成员增至9人。

是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何梅协定”,浮中师生罢课一天,集会声讨汉奸卖国贼的罪行。

民国25年(1936

是年,浮中有中学教员9人,初中3班,学生128人。

民国26年(1937

春,浮中初中招生一个班,21人;全校共有3班,108人;当年毕业20人。

是年,浮中资产、现金计4.65万元(法币)。

民国27年(1938

春,浮中初中招生一个班。

612,安庆沦陷于日本侵略军;614,桐城县城被日本侵略军首次攻陷。

是时,浮中校舍用作国军营房,因而初中部下半年停办;小学部迁至方家享堂(今浮山镇双花村)坚持教学。

11月,周捷飞辞职,史浩然(磊冰)接任校长。

民国28年(1939

上半年,浮中驻军,停办。部分学生转入省立二临中(在桐城黄甲铺)就读。

秋,在史浩然校长的主持下,学校复课,班级只有初一、初二,无初三。

10月,胡亚良(即胡芳远)由外地返桐城,多次在浮中及其外围活动,重新建立了浮山支部,校友方梦罴任支部书记。

11月,中共桐(城)怀(宁)潜(山)中心县委书记林立亲来浮山及其周围活动。

是年,浮中无毕业生。

民国29年(1940

3月,应战区难童要求,浮中增招4个班,全校学生600人。

秋,浮中初二学生升入初三,因而是年无毕业生。

是年,浮中成立“中国童子军二○○七团”,按《童子军章程》办事,实行军事化管理。

民国30年(1941

2月,日本飞机经常在浮山妙高峰盘旋侦察,学校领导因而提高了警惕,将中学部分班级迁至金谷岩洞中坚持上课。

春,浮中学生因膳食问题爆发学潮,国民党县政府以“奸党闹校”为由,开除钱新民等一批进步学生。

4月,日军猖狂,形势恶化,浮中决定又将原留校上课的两班学生全部迁至山中岩洞。

528,日机6架次轰炸浮中校舍,校舍被毁三分之一。中大楼前檐东西两角被炸坏,所幸无人伤亡。

6月,史浩然校长将学校被炸情况通报诸董事,孙闻园校董(代理董事长)主持会议,推选朱伯健到金寨县向教育厅汇报,请求拨给修建费。会上决定在金谷岩前建草房作校舍之用,下期仍在浮山岩洞照常上课。

秋,浮中在岩洞中如期开学,并在金谷岩前,建成草房两幢,白天当教室,夜晚作宿舍。当时社会干扰太大,如附近的士绅常在洞中做红白喜事,反动的乡团武装、桂系军队,常来山搜查、滋事。

是年,反动军警持枪闯入双瞻阁房秩五家,以搜查新四军为名,抢走房家财物。

民国31年(1942

年初,聘吴逸生为校长。

是年,房秩五为复兴浮中,在上海印刷《捐启》,广为劝募,并将学校被炸详情,函告在香港搞赈济工作的友人许世英(即许静仁),请其救济。后来陆续收到许世英救济款2万元、各处捐助2万元,于是浮山中学校董会制订修复校舍计划,并组织实施。

是年,浮中坚持在岩洞上课;7月,初中第十二届学生毕业。

是年,中共桐庐县委负责人、桐东游击大队政委黄建华(即黄端义),常到浮中进行革命串联活动。

民国32年(1943

春,光明甫、孙闻园二校董的友人吴某由桐北享堂冲搬家到县城,留下空房数十间,再加上附近有一座闲空的小学校舍,光、孙二校董出面借用,于是浮中移到享堂冲开学上课。

7月,方晓庵任校长。

是年,浮中校舍已逐步修复。

民国33年(1944

夏,房秩五在上海陆续募得田租2500余担,足敷高中部常年经费。于是,房秩五决心创办高中部。但因处在抗战期间,社会不安定,学校迁来迁去,故迟迟未办。

7月,校长方晓庵当选为“桐城县教育会”理事。

9月,徐慎之任校长。

    是年,浮中仍在享堂冲坚持教学。

民国34年(1945

春,浮中被炸校舍完全修复,抗战接近胜利,形势好转,学校从享堂冲迁回浮山。

初夏,浮中向桐城县政府申报增设高中班。726日,县长全无若呈文报请省教育厅,该厅以私立学校不能办高中为由,予以批驳。经房秩五多方交涉,始得批准。

815,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浮中师生欢呼,游行庆祝。

秋,浮中开始筹办高中部工作。

9月,浮中教师因要求加薪而罢课。

民国35年(1946

夏,浮中筹办高中工作基本结束,开始招考高一新生,计录取65人。

秋,高中部开学上课,至此,浮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校名改为“安徽省桐城县私立浮山中学”。

是年,浮中经费紧张,教工伙食费全部在学生伙食费内开支,学生因负担过重闹起了学潮,向校长徐慎之提出了抗议。是时,房秩五由双瞻阁赶来,平息了风波。

民国36年(1947

夏,某日,周家潭学生周立民等数人由家返校,途经柳阳镇(今属项铺镇),在陶家餐馆就餐,因食物中发现苍蝇而与店主发生纠纷,遭到士绅陶文达的殴打,学生到校后反映事实经过,激起义愤,在地下党的鼓动下,学生会组织全校师生至柳阳镇,陶文达闻讯藏匿,当地士绅出面调解,招待师生吃挂面茶,并赔礼道歉,此事方算了结。

8月,聘周捷飞任校长,此为周二度在学校任职。

11月,周捷飞之子在校结婚,用了学校经费,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学潮,焚毁了周捷飞的行李、书籍,周被迫离校。校长由朱伯健接任,此为朱在浮中二度任职。

是月,孙闻园(代理董事长)主持了会议,研究决定开除参与学潮的领导和骨干学生40余人,于寒假开始时宣布执行。

冬,由于军阀横行,勾结乡团、土匪为害地方,浮中周围治安环境恶劣;校内学潮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房秩五主持召开董事会,决定下期将学校迁入桐城城内。时,房秩五移居安庆“亦浮庐”。

民国37年(1948

2月,浮中迁入桐城城内,借用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是时该校已迁回安庆)校舍进行教学。

民国38年(1949

阴历正月初七夜,解放军进入桐城县城。翌日黎明,校长朱伯健代表浮山中学参加欢迎解放军大会。

正月十五左右,朱伯健校长同人民政府县长郭任、文教科长向明会谈,请示浮中迁回事宜。

2月,浮中遵县政府指示,按期在浮山开学上课。

3月底,解放军南下枞阳,浮中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慰问,帮助解放军标记住房等支前活动。

4月,中共皖西区党委副书记、安庆市军管会主任桂林栖到浮中,学校在大礼堂内举行了欢迎大会。会上,桂林栖赞扬了房秩五和校董的艰苦办学精神,并举手高呼“浮山中学是大有前途的!”,师生受到莫大鼓舞,齐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礼堂内盛况空前,人人精神振奋。

同月,桐庐县县长周暮樵,文教科长尹毅然到浮中,借用校舍,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师代表会议,会议内容是研究教学,删除旧教材中不适用或反动的内容。

6月底,浮中首届高中生27人毕业。

7月,浮中教职员奉命到安庆一中集体学习40天。

8月,皖北行署批准,浮山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

9月,浮中废除教师聘任制,改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分配,工资每月发给大米;学校取消训导制和“公民”、“童训”、“军训”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