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按】为扎实推进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日前安徽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安徽最美教师”师德师风优秀案例申报工作。经各市遴选推荐,全省共申报168个“安徽最美教师”师德师风优秀案例候选案例,我校胡立新老师(127号)幸运入选。现面向社会公示,并接受公众投票。请大家激情关注,并踊跃投票!
投票网址:安徽省最美教师网络投票链接
(点击以上文字链接即可进入投票页面)
一、投票时间:8月10日8:00到8月18日18:00;
二、投票要求:每人每天可投一次,每次最多给同一个案例投一票,每次投票不多于20个候选案例。
【附】胡立新老师先进事迹报告
矢志作人梯,大爱铸师魂
——浮山中学胡立新老师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
“三十三年爱的坚守,换来无数次丰收的喜悦和幸福,我愿一辈子当老师,坚守三尺讲台。我愿在这三尺讲台上不断努力,用自己的努力成就学生的未来!”
——胡立新
胡立新,男,1967年生,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9月参加工作,从教33年来,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长达26年。期间,曾被评为“枞阳县师德标兵”、“枞阳县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安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安庆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获安庆市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入选“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库”和“安庆市教科研成果鉴定专家库”,担任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高中生学业负担状况”项目组报告撰写工作,被推荐或当选为枞阳县党外代表人物、枞阳县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和枞阳县政协委员。其先进事迹曾被《安庆日报》、《枞阳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载入《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名录》和《安庆年鉴》(2008年卷)。
守一方净土,扎根农村无怨无悔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遥想三十多年前,那时的枞阳县浮山中学还是远近闻名的一所农村中学,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都特别简陋——破旧的校舍、一书一粉笔的教学条件,甚至电也没有接通,自来水更是无从谈起,学校距离最近的集镇也有十多里乡村小路。因为交通不便,生活上的艰苦就可想而知了。
1985年9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年龄还不满20岁的胡立新,青春的血液里正激荡着一个伟大的梦想——振兴家乡教育事业,所以当他走进浮山中学,面对当时十分窘迫的生活与教学环境时,丝毫没有犹豫,便匆匆放下行囊,也从此放下了自己,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挥洒在这片他挚爱的土地上。从这以后,在浮中校园里,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清瘦的身影,步履匆匆地穿行于教室、宿舍和食堂之间。
寒来暑往,春秋更迭,一晃就是三十三个年头。时至今日,历经巨变的浮山中学,已跻身为安徽省境内有较大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示范高中,曾先后培养出多名省、市高考文理科状元,但其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相比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仍较为落后。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胡立新老师多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天刚蒙蒙亮就来到教室,直到夜深人静时他依然在灯光下伏案疾书。这三十三年里,他从一个稚气的小青年变成了成熟的中年人,从一个稚嫩的教师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名师。这期间,老师们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却一次又一次放弃了晋升、外聘的机会,心甘情愿地坚守在浮中这片净土上。他说“我的根就扎在浮中了,我要与浮中一起成长,因为我爱浮中,我更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家乡,我只是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义务、一份责任。”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情感!
胡立新老师曾在他的一首小诗《山沟里的年轻人》中写道:“你们将青春的诗行/深深地刻进了大山黑色的石头里/于是/石上便有了草,有了花/有了小鸟动人的歌唱”。
倾一腔热血,甘为人梯自得其乐
胡立新老师忠厚朴实,谦逊待人,关心他人。在学生和年轻老师眼里,他俨然一位老大哥;在年纪稍大一点的老师眼里,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在领导眼里,他是一个尽职出色的员工,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不自私,不保守,开朗乐观,有事抢着做,深受同行和学生欢迎。2012年,他曾获安庆市“我最喜爱的教师”提名奖。2016年,他曾获得浮山中学首届“房秩五”园丁奖。
他曾连续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尊重和信任学生,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调查研究能力,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的艺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其班级管理成绩突出,曾多次荣获市、县先进班集体称号。
他曾担任十二年英语教研组组长,积极配合学校抓好教研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用心、用力打造教研组团队精神,在他的努力下,英语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教研集体。在搞好个人教学的同时,他还抽出时间,耐心指导新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切磋教法,使他们在教学上少走了弯路,有了迅速的提高。英语组韩翠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胡老师不但从教学方法上仔细引导她,还关心她生活上的一点一滴。一次,他听说韩老师被学生给气哭了,就主动询问情况,给她分析原因,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理解学生,多与学生接触、交流,消除隔阂。韩老师虚心接受,改进方法,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教学、管理之余,胡老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多次应邀参加市、县教研会或省学术年会并作报告。多次应邀参加安徽科技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等组织的教学资料编写工作。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英语写作达标分级教学实验》、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同时,撰写了大量论文并多次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如:《浅谈高一英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处理》获市一等奖;《摆正位置,调好心态》获市校本教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曾先后在《英语知识》、《中学生英语》、《英语广场》、《科教创新》、《英语周报》等十几种报刊上发表过知识性文章或教研论文30余篇。在辅导学生竞赛方面,他的成绩也很突出,他辅导的学生中获全国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省三等奖1人;市一等奖1人、三等奖4人、优秀奖3人。此外,开办了“胡立新的教学博客”,与广大网友交流教学理论与感悟,分享教学资源。他的博客论文大多感情真挚,见解独特,剖析深刻,将实践和理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可读性强,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
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33年的教学生涯,26年的高三毕业班英语教学经历,使胡老师桃李满天下。在他的教导下,一大批优秀学子考取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等知名高校,逐渐从这里走向城市走向世界。
铸一世师魂,大爱无言矢志今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学生心贴心。
有爱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人格垂范、心灵引领远胜于说教。正基于此,胡老师的英语课堂总是热情洋溢、笑声不断,让人十分难忘。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从他的眼里读到的不仅是关心,更是尊重和信任。所以,学生尊重他,信任他,愿意听他的课,喜欢听他的课。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把学生的英语教好,还要教学生做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做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因此,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做一个普通老师,他都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是尽己所能,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
2008年他所带的班级有一个陈姓学生,英语基础非常薄弱,上课经常睡觉,作业很少做,抽烟、打架、沉迷于网络等许多坏毛病他都沾上了,班主任老师对他束手无策。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该同学。起初,这位同学因为心理戒备拒绝与他交流,但他没有气馁,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地与他谈心。终于这位同学向他吐出自己的苦衷,他之所以不爱读书,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和,对他读书不闻不问,他感到没有希望,只好得过且过。了解该情况后,胡老师又主动与其家长联系,并上门家访。同时,更加关心他,不仅经常找他交流,还有意请他到自己家里吃饭。经过一段时间开导教育之后,该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端正学习态度,发愤图强,一年过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现在该同学已经在上海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上班。多年来,经胡老师开导、鼓励、督促的学生不计其数,他们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念念不忘胡老师的教育之恩。
“老师,谢谢您长期对我的关心。很幸运您能教我,您是我一生中最出色的老师之一。请相信我,我不会放弃英语。我会以一颗坚强的心面对将来一切的磨难和挑战……”这是2011年圣诞节前夕,一位闵姓学生写给胡老师一封信中的话语,作为圣诞礼物,还有一个鲜红的苹果、一只精美的千纸鹤。小姑娘以这种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要知道就在三个月前,这孩子的家庭经历了一场突然变故,她的母亲溺水身亡。那时她整日以泪洗面,眼睛红肿,情绪低落,成绩也急剧下降。得知情况后,胡老师多次安慰她,鼓励她,并掏钱为她购买学习资料。她说:“在我最绝望无助的时候,是胡老师牵着我走过了坎坷。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振作奋进呢?!”
2016年5月,高一年级一位吴姓学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身兼校工会和关工委领导之职的胡立新老师立即发动全校教职工进行捐款,他率先解囊,并通过QQ和微信发出呼吁,一些校友和教师家属纷纷响应。在捐助仪式上,当该同学的家长接过十多万元的捐款时,热泪盈眶,他哽咽着说;“因为大家的热切关心和解囊相助,使我们这个原本绝望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些都只是胡老师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经历。在浮山中学工作了这么多年,有多少类似的情景,连他本人恐怕也无法记得清了。他总是那么宽厚仁爱,总是那么兢兢业业。33年来,他从不迟到早退,更不会无故缺一节课。相反,他常常带病上课。2009年暑假,因为意外摔倒,他的右踝骨折,手术出院以后,在家休息不到一个月学校就开学了。他急了,他的学生都在等着他去上课呢!不顾家人的反对,他毅然拄着双拐艰难地走向他心爱的教室,去给他的学生上课。他似乎忘了石膏还绑在他的腿上,钢筋还嵌在他的肌肉里。因为他的伤腿不能着地太久,学生们很懂事地搬来椅子让他坐着上课。但他坚持站着,常常累得汗流满面,一节课下来,脚上总是泛出紫黑色。就这样,从双拐到单拐,从单拐到一瘸一拐,从一瘸一拐到正常走路,近半年的时间里,他没有缺一节课,没有耽误一次早晚自习辅导,他的精神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哪怕是平时十分调皮的学生,在他的课堂上都规规矩矩地认真听讲。下课了,有的学生传给他小纸条,说:“老师,谢谢您!”他憨厚地笑了,脸上溢满着幸福。
教育的意义在于奉献。三十三年来,胡立新老师一直甘于清贫,淡泊自守。有人认为他傻,很多人为他惋惜,但他只是淡然一笑,不作解释。他依然每天拎着一个文件袋,里面装着教材和学生的作业,上好每一节课,精心批阅每一本作业,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这就是他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起早摸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却自得其乐!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就是胡立新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最简单的心愿,他做到了。每年教师节、元旦或新春佳节,一张张贺卡、一条条短信、一个个电话、一声声祝福的话语、一句句温馨的问候会让他激动万分,他陶醉于这种感受,他说:“身为人师,足矣!”
一个始终把爱的种子装在心里的人,教育的力量一定会唤醒春天。一个始终把春天的希望播洒进爱的土壤里的人,人性的力量一定会自带光环。对一位老师来说,再没有比学生的赞美和社会的肯定更好的评价了。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在这三尺讲台上,没有令人称羡的丰功伟绩,没有震撼人心的惊天动地,也没有令人眼光缭乱的灯红酒绿,更没有炫丽夺目的鲜花光环和那令人羡慕的鼓鼓的腰包。在这里有的只是书本相伴,寂寞相随,有的只是一方黑板、三尺讲台和一辈子的默默无闻与平平淡淡。但是,胡老师依然为此执着地坚守,这不光是源于教育本身的魅力,更是因为一颗为教育事业热爱和奉献的心。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外面的世界物欲横飞,但浮中的岁月安然静好。胡立新老师依旧安于三尺讲台,甘愿用良心守住一方净土,用信念倾洒一腔热血,也用仁爱铸就了一世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