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2017年8月,铜陵市教育局面向全市教师发出了援藏支教号召。了解这一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向学校递交了申请。经严格考核,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援藏教师。当月18日,在与父母、妻儿短暂告别后,我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次刻骨铭心的援藏之行。经一路辗转,我来到了这个离家5000多公里、平均海拔达3700米的雪域城市——西藏山南市。
抵达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后,我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当中。我接手的是两个班英语学科教学,还经常帮其他老师代课,基本每周都有30多节课。刚开始一段时间,可能因高原反应、水土不服等原因,我的身体出现了点状况。口唇开裂、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咳嗽、流鼻血成了家常便饭。幸好,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状况有了改善。
来山南工作的这一年时间里,远离家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牵挂,让我常常失眠。父母已经年迈,行动起来有很多不便;妻子平时工作也很忙碌,还要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未满一周岁,尚需大人照看。但他们总是安慰我,要努力工作,不要辜负家乡人民的嘱托和藏区孩子的期望。在这一年里,我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恪尽职守、为人师表,努力践行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因地域差异,目前藏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和内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因文化差异,藏区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模式和内地相比也有很大不同。这些差异,对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我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更加用心地去备课上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积极与藏区孩子相处交流,主动去听当地教师授课。通过不断沟通和学习,我逐渐摸索到一条行之有效、十分融洽的教学方法和相处模式。这里的孩子很是朴实,只要多一些诚心投入与真情呵护,他们就能报以十倍、百倍的学习热情和坦诚相待。那儿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明明有时连续上课已经很累了,而且高原反应让我不得不经常大口喘气,但是只要自己再次走近他们,孩子们那么纯洁温暖的笑容总能将我的心一下子融化,孩子们那么如饥似渴的眼神总能激起我无限的战斗激情。
时光飞逝,为期一年的援藏之旅转眼之间就结束了。今年7月28日,母校浮山中学领导专程到合肥机场迎接我回家。在此,我想郑重地感谢所有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和包容;更要谢谢藏区的孩子们,是你们给了我一份终生难忘的援藏旅程。我很欣慰的是,我的付出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誉和肯定。我很骄傲的是,自己圆满地完成此次援藏重任,以努力和行动为祖国的援藏事业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很幸运的是,山南二高和山南市教育局还嘉奖我为“校优秀教师”和“山南市优秀援藏教师”。
一年的援藏生涯十分短暂,但留给我的启迪和收获,会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它让我体会,“西藏不是镀金的天堂,而是千锤百炼的熔炉。”我深深知道,只有经受磨难,方能砥砺成才。一年的援藏历炼,让我的生命从此有了雪域高原的美丽印记。是珠峰的巍峨,提升了我的思想;是雅鲁藏布江的纯洁,净化了我的心灵。回首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品味这其中的屡屡心酸,我可以自豪地说,自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一年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再见了,可爱的山南!再见了,美丽的雅鲁藏布江!
(鲍光志供稿)